荒诞!CBA弃将海外崛起,本土球员难裁
在过去的两年里,中国篮球协会(CBA)对于外援的容错率呈现出越来越严格的态度。这似乎意味着,一旦外援在比赛中表现稍有不足,就可能面临被淘汰的命运。然而,值得深思的是,那些在CBA赛场上被淘汰的外援,往往能够在其他联赛中焕发第二春,展现出惊人的实力。
以辽宁男篮为例,官方宣布阿丘尔和沙约克的离开。沙约克在离开后迅速签约以色列豪门特拉维夫马卡比,并与其签订了两年的合同。这样的转变,让人不禁思考,是否这些被CBA抛弃的外援真的就是“水货”?
以马库斯·福斯特为例,他曾效力于山东队,尽管其打法被认为较为单一,导致在山东队的出场时间被限制。然而,当他离开CBA后,却在立陶宛联赛rytas队重新找到了自己的价值。他不仅在场均数据上有着出色的表现,更是在转战特拉维夫夏普尔队后,成功跻身190俱乐部,成为这支球队的头号得分手。这样的转变,不禁让人重新审视CBA对于外援的评判标准。
从联赛的内部生态来看,CBA似乎给予了国内混子球员过多的包容度,而对于外援的容错率却显得过于苛刻。这种态度可能导致许多优质外援的吸引力大幅下滑。尤其是在如今外援工资帽的限制下,每个球队的预算有限,而因为联赛对外援的容错率过低,可能会导致一些本可成为球队支柱的优质外援选择离开CBA。
以沙约克为例,他被辽宁男篮裁掉后,凭借其能力,依然能够在以色列联赛中游刃有余。而另一名大外援米切尔,在离开CBA后加盟菲律宾联赛,并在一场比赛中狂砍高分。但在青岛男篮时,他因定位问题及缺乏良好的传球配合而未能充分展现自己的实力。这些例子都反映出,或许并不是外援本身的问题,而是CBA俱乐部在对待外援方面的策略和态度需要重新审视。
综上所述,CBA在对待外援的容错率上应该更加审慎。给予外援更多的机会和耐心,或许能够激发他们的潜力,为球队带来更多价值。同时,CBA也需要思考如何平衡内外援的培养和利用,以实现联赛的长远发展。